首页 > 创业故事 > 网上创业故事 >

大佬创业故事

| 点击:

大佬创业故事一:互联网大佬的“屌丝”创业

   李彦宏:美国教授的一句话刺激创业

   我刚刚到美国的时候,语言不是特别流畅,更关键的是我转了专业,我在北大学的是情报学专业,在美国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当时我看上了一个教授的图形学项目,申请进入他的实验室,他问了我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我没太听懂,有些问题我确实不知道,所以回答的不好,他最后一个问题问我什么呢?他问:中国有计算机吗?我当时觉得很受伤,因为我自己问题回答的不好,导致美国的教授都开始怀疑中国有没有计算机,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件事情让我觉得有一天一定要在计算机领域做出一番事业来。

   这件事情后来逐渐变成了我的理想——用自己的技术去改变世界,这个理想应该说到现在还没有完成,但是我每过一天都在逐步地接近理想。网上有人说,因为我太太拔了后园子里的菜我才回国创业,其实不是,追根溯源,是当时美国教授的一句话让我更加有动力把这件事情做好。

 

   马化腾:曾经缺钱想把QQ卖掉

   1998年,离开润讯通信的马化腾带着炒股赚来的一笔资金和5位同学共同创办了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带着对互联网事业的热诚,初生的腾讯开始在寻呼与网络中寻找发展空间。

   那一年互联网产业在中国正处在蓬勃初期,网民才300万,不到现在的零头。同许多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曾经成为腾讯公司最大的问题,公司经营一度举步维艰。“我们曾为凑出必须的营运资金而四处奔波、夜不能寐”,马化腾后来说。为了能让腾讯存活下来,马化腾和几位创始者开始做网页、系统集成、程序设计来赚钱,带着产品去向运营商推销,被人拒之门外是家常便饭。

   1999年2月,腾讯开发了网络即时通信工具——腾讯QQ。马化腾把QQ放到互联网上供用户免费使用,不到一年就发展了500万用户。然而,QQ的大量下载和暴增的用户量这时却成了公司的“包袱”,对于这家“缺钱”的初创企业来说,别说更新设备,就连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也是巨大的压力。

   在新兴互联网市场中淘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当时,这家十几个人的小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QQ只是公司的副产品。整个公司经常为了一个项目倾巢而出,还要时刻避免露出马脚。为了给客户留下很有实力的印象,那时马化腾的名片上从来不印“总经理”的字样,而只带“工程师”的头衔——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马化腾当时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来。

   在朋友的劝说下,马化腾开始想要卖掉QQ。然而在谈判中,一些ICP要求独家买断,这让本想靠QQ软件多卖几家公司赚钱的马化腾非常犹豫。QQ卖不掉,但用户增长却很快,运营投入越来越大,马化腾只好四处筹钱。银行没听说过凭“用户注册量”可以办抵押贷款,国内投资商关心的不是技术,而是腾讯有多少固定资产。一连谈了4家都没有达到底线,马化腾决定留下QQ自己养大。

 

   马云: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在辞职之前,马云便开始了创业。当时在杭州,需要翻译的人很多,然而那么大的一个杭州却没有一家翻译机构,身为英语教师的马云看到这种情况,就决定利用自己英语的优势来创办一个翻译社。1994年,杭州第一家正式在工商局注册的翻译公司——海博翻译社成立了。“海博”是英语希望“hope”的音译。

   当时经营挺艰难,一个月的营业额是200多块人民币,可光房租就要700元。第一年实在不行了,马云就背着口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卖礼品、包鲜花,用这些钱养了翻译社3年,才开始收支平衡。马云后来说“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

   1995年,办翻译社钱没赚多少的马云,却凭超强的活动能力为自己带来了不小的名气。一家和美商合作承包建设项目的中国公司,聘马云为翻译到美国收账。接下来的一切就像好莱坞影片中的情节一样:美国商人想赖账,掏出一把枪将马云禁闭在房间中长达两天。

   马云在惊恐不安中被释放,又丢失了随身行李,只得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挣了600美元,正是这600美元,为他铺就了通往网络世界的道路。

   受到惊吓的马云逃脱之后并没有立即回国,而是悄悄从洛杉矶飞到了西雅图。在西雅图会过朋友后,马云去了一家很不起眼的公司,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那家公司的人告诉马云,想查什么在电脑上一敲就能出来。“我甚至害怕触摸电脑的按键。我当时想,谁知道这玩艺儿多少钱呢?我要是把它弄坏了就赔了。”

   马云如此回忆当时的心情。但嗅觉灵敏的马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直觉,他觉得互联网这东西将来肯定有戏,互联网将改变世界!

   1995年3月夜,杭州的马云家里挤满了人,这些都是马云4年来在教书时结识的外贸人士,马云想听听这些做外贸的人对Internet的商务需求。“我请了24个朋友来我家商量。我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他们听得稀里糊涂,我也讲得糊里糊涂。最后说到底怎么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不行赶紧逃回来。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丁磊:注册域名受电信工作启发

   1993年,丁磊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宁波,被分到宁波电信局。在电信局丁磊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Unix和电信业务。到了今天,丁磊对当初付出的艰辛还颇感欣慰:“我几乎每天晚上12点才离开单位,因为单位有Unix电脑。网易后来的成功和我很早就把握了Unix精华分不开。”

   这段电信局的生活给丁磊后来的发展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启发,最经典的就是数字域名申请的故事。丁磊在开发基于浏览器的免费电子邮箱系统时,一边想着技术上的问题,一边想着域名。丁磊认定免费电子邮箱要成功一定要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域名才行。中国人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在电话里根本无法讲得清晰,3个字母的域名又都被注册光了,“怎样的域名才好记?丁磊几乎每天都在想这个问题。

   这天凌晨2点,丁磊忽然想到可以用数字表示域名,中国人对数字的发音特殊干脆,而且163、169在中国已经具有了指向Chinanet和电信局以及Internet的含义,上网的人天天都要拨163,对它认识得不能再认识了。想到这,丁磊从床上跳了起来,拨163上网,查询了一下163。net和163。com这两个域名,谢天谢地,还没有被注册。赶快注册了这两个域名,丁磊又去睡觉,却怎么睡也睡不着了,他越想越美,就又从床上跳起来一口气注册了188。net、188。com、166。net、166。com、126。net、126。com、127。net、127。com。丁磊后来说他对数字的敏感来自他的电信生活,因为电信人对数字太认识了。

   1995年7月,丁磊一个人离开宁波电信,经历了三次跳槽,丁磊开始冷静下来思索问题。考虑了大概5天,他决定自己来尝试一下,创办网易。网易公司成立时只有3个人,所谓的公司不过是一间7平方米的房间,几个人就挤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踏出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公司的资金只有20万元钱,很多人问丁磊第一笔钱是怎么来的,其实这些钱大部分是丁磊以前存的(这笔钱原本是用来在广州买房子安家用的,丁磊语),还有一些向朋友借的,再一部分是替别人写了很多的计费软件赚来的。

   张朝阳:草船借箭宣传公司

   95年之前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当时很多同学在美国觉得很孤独,早早结婚过稳定的生活,每天回家过日子或者去实验室念书,很快就拿到PHD。我和他们不一样,耗费了很多时间在玩上面,导致我拿PHD的时间有点长,但是坏事变成好事了。95年年底,我提着破箱子拿着一千美元一个月的工资回国了。

   96年底我终于帮ISI搭好架子,我必须开始自己创业。我到麻省理工跟一些教授如尼葛洛庞帝谈融资,第一次融资成功是96年10月份,第一笔资金20多万美元。

   当时基本是全国媒体都到场,我要利用这次机会让他们宣传宣传我们。有人提问,这次为什么到中国来?尼葛洛庞帝回答说,我这次首先做了一个重要的投资,这个投资就是由张朝阳创办的爱特信公司,我想看看这个公司怎么样。

【大佬创业故事

   当时所有的媒体一下子哗然,第二天《中国经济时报》《北京青年报》都进行了报道,再加上现场的效果,爱特信从此出名,我也开始有点名气。这个基本是草船借箭的故事,用4人的力量调动了瀛海威公司40个人的市场部的力量,尼葛洛庞帝的访问也成为中国数字化元年。

   俞敏洪:白手起家被逼下海

   1978年,俞敏洪高考失利后回到家里喂猪种地。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俞敏洪第一次高考失败得很惨,英语才得了33分;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孙山。1979年,县里办了一个外语补习班,俞敏洪挤了进去,这是他第一次学习外语。1980年,俞敏洪坚持考了三年后,最终考进了北京大学西语系。

   在北大,俞敏洪是全班惟一从农村来的学生,开始不会讲普通话,结果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大三的一场肺结核又使俞敏洪休学一年,人也变得更加瘦削。

   1985年,俞敏洪毕业留在北大成了一名教师。接下来是两年平淡的生活。赴美留学的梦想在其努力了三年半后付诸东流,一起逝去的还有他所有的积蓄。

   为了谋生,俞敏洪到北大外面去兼课教书,后来又约几个同学一块儿出去办托福班,挣出国的学费。1990年秋天,俞敏洪的如意算盘被打碎了:因为打着学校的名头私自办学,北京大学在校园广播、有线电视和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高调宣布了对俞敏洪的处分决定。

   被逼下海

   1991年,俞敏洪被迫辞去了北京大学英语教师的职务,为了挽救颜面不得不离开北大。尽管留学失败,俞敏洪却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尽管没有面子在北大呆下去,反而因此对培训行业越来越熟悉。

   离开北大后,俞敏洪开始在一个叫东方大学的民办学校办培训班,学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费。这一年他29岁,他的目标是挣一笔学费,摆脱生活的窘境,然后像他的同学和朋友一样到美国留学。

   卢跃刚在他的《东方马车》一书中生动描述了俞敏洪这段创业经历:他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外面支一个桌子,放一把椅子,“东方大学英语培训班”正式成立。第一天,来了两个学生,看“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那么大的牌子,只有俞敏洪夫妻俩,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登记册干干净净,人影都没有,学生满脸狐疑。俞敏洪见状,赶紧推销自己,像是江湖术士,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活说死说,让两个学生留下钱。夫妻俩正高兴着呢,两个学生又回来了。他们心里不踏实,把钱又要回了……

   尽管困难重重,但拼死拼活干了一段时间后,俞敏洪的培训班渐渐有了起色。

   眼看着培训班越来越火,俞敏洪渐渐萌生了自己办班的念头。1993年,在一间10平米透风漏雨的小平房里,俞敏洪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

   俞敏洪说,最初成立新东方,只是为了使自己能够活下去,为了每天能多挣一点钱。作为一个男人,快到三十而立的年龄,连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都买不起,连为老婆买条像样的裙子都做不到,整个家庭无家可归,连家徒四壁都谈不上,自己都觉得没脸活在世界上。当时他曾对自己说:只要能赚到十万元钱,就一辈子什么也不干了。

【大佬创业故事

   杨致远:放弃写论文创建门户

   雅虎是由中国台湾人杨致远创立的,他生于1968年,1993年他和费罗(Filo)一起成为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研究生。

   他们喜欢在万维网上冲浪,并把他们所喜爱的站点编成一个名单以便寻找。有次他们灵机一动,决定将这一名单在网上公布,供网友使用,并将这一名单叫做“Jerry‘sGuidetotheWorldWideWeb(通往万维网的杨致远指南)”

   没有料到这一行动大受欢迎,发生了轰动效果。于是,1995年他们便放弃了写毕业论文,而专门从事创建网络门户的工作,并把主要站点的名单起了新名字“Yet Another HierarchicalOfficiousOracle(另一层次式的正式指南)”,它的缩写词Yahoo便成为这一网络门户的名字。

  

听商界大佬的创业故事经常让人热血沸腾,但是自己创业又害怕失败,请问有什么好的扶持政策么?

创业条件满足肠担斑杆职访办诗暴涧一定条件的话,可以选择孵化器,这些资源平台可以让创始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起跑线上取得领先。
马上办公平台汇聚了上海几百家孵化器,你可以找一下马上办公孵化器。~
热心网友  

装饰大佬张小春有哪些创业经历呢?现在很想了解这位装饰大佬张小春一些相关资料,哪怕一张照片都可以了。

同名同姓创业的人很多,你要对此人何地方在哪创业需搞清楚,才能找到你需要对的人

求一篇关于写一个创业者故事及感受的文章

2008年9月10日晚,老兵群读书会第一次活动,林校向我推荐了徐明天老师的《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上),书中写的是关于深圳建立特盯畅驰堆佻瞪宠缺触画区以来,在经济、社会、制度、产业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主要是以可歌可泣的创业者故事为线索来讲述的。
我初来深圳,之前对深圳的信息了解仅仅限于网上的信息和朋友的转述,给我的感觉就是深圳高工资,高压力,机会多多。看了《春天》一书后,深深的被深圳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们感动了,好像又重回那个激荡的创业年代。他们的成功模式我归纳为几点:1、掌握一门之技,如史玉柱、求伯君、朱邦复、任正非等;2、掌握某种信息,并透过信息看到商机,如王石、唐万新;3、引进国外的某种先进的商业模式,如股票,出租土地;4、军人式的创业,非常讲究执行力,如华为、三九;5、打破常规的商业生态平衡,重新创造自己的游戏规则,如平安、王星的文稿拍卖;6、在人多的地方做生意,如盒饭,做牌匾,也就是做服务业,想起一个经典的案例:在某个金矿区,淘金的人很多都赚不到钱,为他们送水的倒赚了狠多钱。在《春天》一书中,众多的创业者都是选择了服务业为自己的创业起点的。商业模式的成功更多的是建立在信息的不对称,这个道理至今不变,现在深圳的很多公司和创业者都是在靠做信息的传播者而赚钱,说白了就是炒单。能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整合出有用的商业信息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最后的推荐:1、想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兄弟姐妹们,可以好好看看本书,看完之后,你可能会增强你的信心,发出尔等大佬不过如此的感想。(来深圳后,遇到最多的人就是创业者,摆地摊的底层人士、老兵群里的精英都给自己贴上创业者的标签)2、在深圳做业务拓展的兄弟,精读本书后,可以更加了解深圳,跟客户交流也可以多点聊天素材,老板都比较喜欢听成功创业者的故事。

个人创业养猪经历怎么写

看了几本名人的传记,或看了几集名人的电视节目,就把自己也当成了其中的财富人物,未免在过于简单了。这些怠场糙渡孬盗茬醛长互财富大佬的背后,有着太多不为你我知晓的秘密。你我只能知道他们闪光的一面,另一面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并不是只要付出,就会一定有收获,付出了,但有可能没有收获,不付出是绝对没有收获的。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只有相对的。只有亲身参与了实践,不断的总结,才知道如何正确的付出,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收获。

《中国合伙人》片尾那些照片是什么人

1. 柳传志
人物标签: 联想集团,中关村
伟大光明正确的官方介绍:

柳传志,中国著名企业家,投资家,曾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66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之后在国防科工委十院四所和中科院计算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84年创办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曾任总经理、总裁。1988年创建香港联想并出任主席。1997年北京联想与香港联想合并,柳传志出任联想集团主席。2000年1月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商业人士”。2011年11月2日,联想集团宣布柳传志卸任董事长一职,将担任联想集团名誉董事长兼高级顾问。

精彩语录:
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恶劣的环境下,搭建一个温室,让幼苗无所顾忌地成长。成长过程中,适合我的留下,不适合的扔掉。
要有理想,但是不要理想化!
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你(杨元庆)知道我的“涪沪帝疚郜狡佃挟顶锚大鸡”和“小鸡”的理论。你真的只有把自己锻炼成火鸡那么大,小鸡才肯承认你比他大。当你真像鸵鸟那么大时,小鸡才会心服。只有赢得这种“心服”,才具备了在同代人中做核心的条件。
创业一定不要把事情想得那么简单
。。。。

好了,其他的官方的非官方的或者出自人人上白岩松版的语录大家自己搜就好了

老柳的闪亮的日子:
老柳出来创业绝对不是那种深居隆中待天下有变而出师平四海的案例。老柳的真实想法永远淹没在80年代的滚滚红尘里了。不过我们能够知道的是,他确实是从不惑之年开始创业的。
1984年,这世界上关于计算机领域发生了好多大事儿。远在加州早已成为百万富翁的乔布斯在跟Scott导演抱怨那个终将成为神作的第一代Mac的广告<1984>的挥棰女动作还不够狂野。刚上任的John Sculley已经开始觉得这个自以为是的创始人的心血之作会是个败笔。而被苹果的光辉近乎亮瞎的那双无比鸡贼的盖茨的眼睛却盯着Mac的图形界面看出了神。硅谷的圈子渐渐开始乱了。这些事大家都知道,而84年的中关村什么样,就不是混人人的童鞋们都了解的了。
1984年,“两通两海”已经挺立在中关村。两通两海是什么? 1984年至1990年,中关村规模最大的公司为四通、信通、科海、京海公司,被简称为两通两海。四通、京海为民营公司,信通、科海为中科院与海淀区合办的公司。当时对中国互联网行业(抱歉,当时只能算计算机科技型企业,或者通俗点说,倒卖电脑的)的影响类似于当今的阿里腾讯百度搜狐并列在一起(新浪、网易:楼主你大爷,第四个为什么不是我!?京东:呵呵)
而柳传志的名字却像今天中关村众多小公司老板的名字一样,普通得让人容易忘记。(同志您好,这里有没有柳传志?\有啊,海龙三楼上电梯左手第一家就是。\哦,谢谢\ 不会)
各位看客如果家长当时是做电脑这一方面的都会知道,那年头的钱太好赚了。
当时典型做生意的办法有三种:一是靠批文;二是拿平价外汇;三是走私。拿到批文后,一台XT机器能卖4万多元。
两通两海无不秉承贯彻了了高祖小平关于白猫黑猫的圣谕,也搞起了黑一套白一套的走私加正规销售的策略。

当两通两海的老板们像成东青一样拿麻袋装钱的时候中科院计算所也有人出去办公司,或者给人打工,验收机器,验一天收入三四十元,当时计算所一个月的奖金也就30多元,这对计算所正常的科研冲击很大。面对于此,计算所所长曾茂朝想:能不能计算所自己办个公司,积累点钱,上缴给所里,解决所里急需的实际困难。柳传志以往表现出来的组织能力使曾茂朝觉得他是最佳人选。于是当事身居中科院计算所的苦逼老柳果断
热心网友  

大佬创业故事

https://m.dagaqi.com/wangshangchuangyegushi/102203.html


推荐访问:互联网大佬创业故事 商业大佬的创业故事

上一篇:任正非创业故事

下一篇:王卫创业故事

《大佬创业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