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故事 > 名人创业故事 >

温州包子创业故事

| 点击:

温州包子创业故事一:包村长刘盼:20平米的包子店月入10万的秘密

  

  文丨商界记者 李雪梅

  远离商业中心,偏安市井街区,一个不足20平米的包子店,每月竟有10多万元的营业额。初出茅庐的90后研究生,加上几个久经沙场的职业经理人,围绕传统包点,升级商业模式,巧用互联网+思维,完善产业生态闭环,撬动1600亿的早餐大市场。为此,美食栏目的导演慕名而来,全国大型风投机构多次造访。

  一个小小的包子铺,为何有这么大的魔力?

  情怀包子铺

  没有价值创新,只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在一个低门槛的行业里,注定是一个悲剧。

  当刘盼意识到这一点时,他已经走过不少弯路。

  初生牛犊不怕虎。努力考上公务员,或者找份稳定工作,对于从农村走出来的湖大研究生刘盼而言,本是最好的选择。然而他的命运,因一个包子而改变。

  读研期间,凭着对商业的敏锐嗅觉,刘盼发现了包子的商机:在千亿级的早餐市场当中,包点等面食类的市场份额只占40%,而且门槛低,毛利率回报高达65%。

  刘盼按耐不住内心,越想越激动。于是毕业之后,他不顾家人反对,一意孤行地开起了包子铺。因为准备充分,加上吃苦肯干,刘盼的包子铺开业前两个月生意红火。尝到第一桶金的甜蜜之后,他没有多想,又迅速开了两家分店。然而,由于经营粗犷、扩张太快,又缺乏连锁管理的经验,几家店面的生意日渐式微,“不知道怎么去协调管理,又感觉每天都很忙。”盲人瞎马,刘盼碰了一鼻子灰,几家包子铺相继倒闭。

  但一次困难没有打倒刘盼,血本无归的他离开了湖南这块“伤心之地”,带着仅剩的一点包子理想前往成都。“传说诸葛亮发明了包子,成都虽是包子的发源地,却没有包子大品牌,我觉得有机会。”

  意外的是,成都之行并没有刘盼想象的顺利。处处碰壁,山穷水尽,他几度绝望,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绝望之际,刘盼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研究生导师。联系上导师之后,他将这一年的遭遇一五一十地道来。

  或许是被刘盼的执着打动,导师指出了刘盼的痛处:“几乎所有的人都愿意为品牌付钱,而你的包子没有品牌,也没有营销,甚至连独特的技术都没有。而且,现在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你需要梦想合伙人。”

  让刘盼没想到的是,导师给他介绍了几位朋友,几人分别在品牌营销、互联网运营、面点技术研发和资本运作方面深耕多年,且在各自领域皆有建树。

【温州包子创业故事】

  推杯换盏,酒过三巡,在大家的第一次聚会上,刘盼和这几位朋友聊得很是投机。五人都来自农村,对农村的一切都有种深深的情怀,“出来这些年,摸爬滚打,却从来没有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说道此处,无不动容。

  既然这样,何不用包子打造一个“村长带领大家去致富”的品牌,一个帮助更多和刘盼一样的小人物去创业的平台。于是“包子天团”正式成立,“包村长”也由此诞生,众人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当即拍板:“就这么干!”刘盼当晚喝醉了,他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畅快过,他笑称:“他们就是我的梦想合伙人。”

  

  “包村长”其中三位合伙人

  包子创业孵化器

  纵观目前的包点行业,有90%的早餐市场仍处于混乱无序之中,传统包子店多是夫妻店或马路摊点的形式。于是,“拯救”包子行业,标准化、规模化和树立行业规范是“包村长”的战略方向。

  经过几天头脑风暴之后,刘盼和几位朋友决定,要打造一个包子品牌。不论是前期的门店、技术培训,还是后期的传播,都要和传统包点行业的形象不一样。

  首先门店装修要简洁,门头设计要在视觉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于是,刘盼将“包村长”店里的中央厨房和售卖柜台打通,用一面透明的玻璃墙隔开,顾客买包子的时候能清楚地看见制作包子的过程。如此一来,也就给了顾客体验式的消费。

【温州包子创业故事

  

  其次是技术培训。为此,“包村长”专门成立了企业大学,与新东方烹饪学校合作,开设包点技术培训课程。从挑选面粉、和面、醒发到包子成型,都有统一流程,“为了好看,包子的褶子都是有讲究的。”

  “我开第一家包子店的时候,只是和包子店的师傅简单地学了点技术,根本没有修炼到家。”对于第一家包子店失败的经历刘盼深有体会,“如果我们不能给创业者提供最基础的服务,那就和传统的夫妻店没有区别,最终都会走向关门这条死路。”

  于是除了技术培训之外,“包村长”还提供门店经营管理的培训,这也是刘盼的痛处,“以前以为学了工商管理专业很了不起,哪知自己根本不会管理,每天的账目都是乱的,不知道盈亏在什么地方。”

温州包子创业故事二:4名90后大学生创业开大学生包子店,日进万元

李成楠在包包子。

【温州包子创业故事】

李成楠在擀包子皮。

李成楠捏包子的手艺非常棒。

将刚出炉的包子搬出。

燕赵都市报记者康瑞珍/文史晟全/图

8月7日上午十时许,裕华路上的一家包子店前就排起了长队,一个头戴帽子,身穿围裙的小伙子正在熟练地给顾客装包子,另一个小伙子在厨房紧张有序地包着包子。这个由四个90后大学生开的包子店,每天能卖包子4000个。他们去年11月底开第一家包子店,8个月后,已有两家分店,三家加盟店,每天营业额可达近万元。

大学毕业后对工作不满 萌生卖包子想法

调馅、擀皮、包包子……一系列流程在几个男生的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娴熟、流畅。不一会把蒸笼装满包子,这时也不能稍作休息,门外的长队促使他们继续为下一蒸笼包子准备着,即使这样仍免不了一些顾客的抱怨。

“等半个小时了,还没买上包子!”一位阿姨率先表示不满,但仍在高温下继续等待。“这儿的包子味道还不错,自包子店开业后常来买包子,但是每次都需要排队很长时间。”她告诉记者。

【温州包子创业故事】

“本着良心,希望用最传统的工艺和最天然的食材,还原包子最原始的味道”的宣传语贴在包子店的设备上。店主之一郜少乾说,这是他们开店的宗旨,也是这样做的,“每天都用新鲜的蔬菜,精心挑选的肉来包包子”。

1993年出生的郜少乾和郜少坤是双胞胎兄弟,他们和同龄人李成楠、胡会乾同是去年毕业于石家庄一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四人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都是按部就班地实习、找工作,所从事的工作都是销售类的。“经常需要出差,四处奔波,虽然工资不算太少,但是一个月下来也所剩无几。”首先想要改变现状的是郜少乾,他想用所学专业干点事儿。

去年5月,他和同学在毕业前聚餐时,看到一家包子店卫生状况令人堪忧,便萌生出卖包子的想法。“卖包子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个比较低端的行业,而且不太注意卫生状况。”郜少乾说,他想卖包子改变现在的状况(。他把想法告诉同学,并询问是否愿意跟他合伙卖包子。郜少乾说,很多同学认为卖包子不会有前途,而且又苦又累,都拒绝了他,只有同宿舍的三个人决定同他一起卖包子。

开店前练习包包子上百次

从此,四个小伙子开始为卖包子做准备,他们去大街小巷考察,看包子店的选址、统计人流量等,同时也尝了不下60家包子店的包子,总结本地人喜欢吃什么馅的包子,并品尝味道,也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后来,郜少乾在亲戚的介绍下去天津跟一个做包子不错的师傅学习。对于一个几乎从不做饭的小伙子而言,学包包子不是件简单的事,中午大家都休息时他还在练。他白天学习,晚上把学到的手艺打电话告诉同伴,同伴在家里练习调馅、包包子。

“最初调陷时,放多少盐都掌握不好,火候不是大就是小,总是失败。”李成楠说,为了保持包子大小和馅量的一致,专门买来一个小秤,包之前来称一下每个面皮和馅,面皮重了就拽一块下来,轻了就再补一块。“练习包包子那段时间几乎天天吃包子,很多时候包得不好,也不好意思送人,只好扔掉了。”李成楠说,在开店前他们练了上百次包包子。

去年11月底,四个人在翟营大街租住的房子附近的一个便民市场,找了一个12平方米的门脸房,四人凑了1万元左右,又置办了和面机、压面机、操作台、蒸箱等设备,大学生包子店便开张了。

开店8个月后,日营业额达近万元

开店后,四个人每天5点多就起床,先买菜,在家洗菜、切菜、调陷。四个人在店里也有明确的分工,一个人压面,一个人卖包子,两个人包包子。一天卖包子结束后还要收拾,洗刷蒸笼多遍等,直到晚上11点才能睡觉。

但刚开始并没有想象的顺利,各种问题不断。“最初发不好面,面太多膨胀不起来,也把握不好每天的所用面和菜馅的量。”郜少乾说,有时会剩很多包子,只好倒掉,有时正卖着包子,突然没有面或馅的了。

“切菜常切到手,手也常被设备上的棱角划伤。”李成楠告诉记者,每天都很累,生意也并不是很好,有时也会沮丧,但大家相互鼓励,“既然已经开始了,不能半途而废”,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两个月后,终于有了改观,包子味道越来越好,馅的种类越来越来越多,慢慢地买包子的人每天都排起长队,很多单位还开始订员工餐,有的家庭聚会时会打电话订上几十个包子。

渐渐地每天包子供不应求,他们便开始琢磨开分店。今年5月,他们在裕华路上开了第二家店,从开业起顾客都排起长队买包子。6月开了第三家店。期间有人找他们谈加盟,目前还有三家加盟店。现在每个店每天能卖4000个包子,三个直营店日营业收入达近万元。

准备年内再开50家包子店

【温州包子创业故事】

自从开分店后,他们开始雇人包包子、卖包子。但是为了保证质量,买菜、洗菜、调陷、洗蒸笼等工作仍是四个小伙子亲自做。但店中常常面临人手缺乏的状况,他们仍会帮忙包包子。

随着包子店的扩张,很多人都对几个小伙子投来赞许的目光。“这几个孩子善良,能吃苦耐劳,靠自己的努力卖包子自力更生挺好的。”在店中包包子的张大姐说,自己挺佩服他们。

然而,几位家长对自己孩子卖包子都持否定态度。李成楠告诉记者,家人知道他卖包子后,常劝他们另找工作。“他们觉得大学生卖包子不体面,跟不上大学没啥区别,不会有出息。”李成楠说,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随着生意越来越好,最后父母也妥协了。而郜少乾却没有那么幸运,至今因卖包子仍与家人处于僵持状态。

“父母曾说过如果我再卖包子就‘断绝关系’,我也半年没有回过家了。”郜少乾说,他虽然理解父母,但并不觉得卖包子低人一等,“包子”像其他的东西一样就是产品,把产品做好就是他们的目标。他正是运用自己大学所学的知识,做各种分析,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得到人们的认可。他还要更加努力得到家人的认可。郜少乾告诉记者,他们正忙着注册公司,其中一个同伴去南方学习新手艺,希望可以增添包子口味,给市民更多选择。“随着店面的扩大,以后还会去学习经营管理知识,不断提高自己。”郜少乾说,准备到年底再开50家分店店,此前他们已经开始做公益事业,经常去敬老院、福利院送爱心包子,以后还会定期做更多的公益事业。

开了包子店亏了好几万

1,分析原因<掸海侧剿乇济岔汐唱搂br />2,从自身找问题
3,改变方法
4,加油,只要努力会成功

一个包子店开业了仨个月了生意不好还有坚持下去的必要没

地点在哪呢?

温州包子创业故事

https://m.dagaqi.com/mingrenchuangyegushi/95104.html


推荐访问:名人创业故事 创业小故事

上一篇:广告公司创业名人

下一篇:步鑫生的创业故事

《温州包子创业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