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专题 >

yin设计首饰|yin设计金饰

| 点击:

C轮融资1亿元,手握5300万用户,他如何抵住多家上市公司收购的诱惑

悦跑圈创始人兼CEO梁峰

 

 

关注新商业时代,寻找下一个王兴、程维、张一鸣,就看创业「100未来领袖」 。本文系第98篇报道。受访者是“悦跑圈”创始人梁峰。

 

 

作者 | 钟小玉007

编辑 | yinming、kuma

 

 

梁峰在例会上又忍不住发了脾气,把自己看到的细节疏忽一一指出来,问员工为什么没考虑到。事后又为态度道歉,说自己冲动了,但还是想表达下情绪和愤怒。

 

 

作为悦跑圈APP的创始人,梁峰带领公司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据官方数据,目前悦跑圈已有 5300 万用户,近 2 万个注册跑团。同时他们还投资了 11 家公司,涵盖训练、康复、赛事、杂志等,2017年营收 8000 万。

今年3月份公司刚完成了C轮 1 亿元融资,本轮由创世伙伴资本领投,华颖投资战略投资,亚商资本、广州九方企业管理跟投。

然而,梁峰只给去年的成绩打 60 分。

 

 

梁峰的脾气源于焦虑,他想做一家体育公司而不是互联网公司。 为此, 他在管理上是事无巨细的梁老板,在C轮融资上是两年不妥协的斗士。

 

 

1

抗击爬坡期

 

 

梁峰形容2017年,可能是这辈子过的最难的日子,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只睡4个小时。

 

 

首先是体育大环境,变化有如过山车。

 

 

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后,互联网+体育的创业风气盛行一时,跑步和健身类新创项目几乎占半壁江山;经历不到两年的喧嚣,2016年市场开始降温,随之而来的是资本寒冬,很多互联网体育公司相继倒闭。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

 

 

悦跑圈从2016年上半年启动C轮融资,梁峰听到投资人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如何C端盈利。

 

 

但在梁峰看来,国内跑步行业还处在初期的阶段,至少还要三五年才会进入成熟期,体育是离钱最近的慢生意,追求流量变现会提前透支行业

 

 

 

 

 

 

也因此,悦跑圈从 2016 年选择从B端来做商业化,帮助品牌合作伙伴策划线上线下活动、运营、实施等,甚至一起构思海报文案。合作方中不乏阿迪达斯、UA、宝马、可口可乐这些国际品牌。

 

 

“别人给1分钱,我能给到2分的回报,我就觉得这样的生意才是长久的。”

 

 

跑友的体验最终还是在线下,所以悦跑圈和组委会或品牌方一起,去服务了线下的几乎所有知名的赛事。

 

 

在C端则主要是沉淀数据,比如跑者的消费和行为习惯、社群关系、赛事关系等,设置多样化的标签,这也成为了悦跑圈最核心的竞争力。

 

 

为了获得质量更高的数据,团队下了不少“笨功夫”。比如跑友穿什么跑鞋?员工的相机几乎记录了所有大型赛事的现场照片,然后对一手资料做统计分析,数据报告甚至被国内很多体育品牌拿来做考核指标。

 

 

梁峰想让悦跑圈输出的是服务,不是流量,也不是商品。 于是公司去筛选认同价值观的、有能力的专业服务商合作,比如培训、旅游、营养、课程等,基于沉淀的数据,为C端用户提供服务匹配,争取做到千人千面。

 

 

但资本寒冬让人焦虑, 2017 年悦跑圈团队内部遇到了极大的意见分歧 ,是继续走体育这条路还是互联网这条路。

 

 

在团队某些人看来,尽管悦跑圈在B端的商业化目前还能养活公司,但他们觉得梁峰的这些笨功夫意味着慢,不去做用户端变现的事也是慢。

 

 

不是不能,只是不想,做不来。”梁峰没给价值观不合的人以机会。

 

 

内部的一些人甚至等着看他的笑话,这反而激发了他。中途好几家上市公司想收购悦跑圈,甚至有机构出了在创业者看来的“天价”。他有一瞬间觉得累了,但还是咬牙顶住,他说偏要证明自己坚持的事情是对的。

 

 

今年3月份,悦跑圈宣布获得C轮1亿元投资, 来自相互认同的投资方 。领投方创世伙伴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周炜表示,从探探等项目投资到现在,高价值垂直人群的社交模式被验证是可行的,悦跑圈极强的线下运营能力让人印象深刻,这是潜在的护城河。

 

 

2

拒绝“人情味”

 

 

简单的板寸头,圆脸,偶尔戴副黑框眼镜,一身运动休闲装,梁峰看起来像个大男孩,但其实他已是刚到不惑之年的连续创业者了。第一次创业的挫败,让他变得更加专注。不改的是,他一直想做的是一家体育公司,而不是互联网公司。体育公司就要遵循”体育精神“。

 

 

 

 

 

 

 

 

也因此,外界看到的这个悦跑圈有点“特别”。当大部分公司通过补贴、送福利等方式来拼流量、拼用户数时,悦跑圈设置了反作弊机制,对于跑步作弊的用户直接“请”出去。别人想方设法满足用户“要求”时,悦跑圈却告诉你今天空气质量不好建议不跑,那场赛事参照你的跑量对你可能不太适合。

 

 

这在梁峰看来,是体育公司应该有的样子。他给悦跑圈定了三条文化——在公平的环境里竞争、正确面对输赢、一份努力一分收获,这也是他认定的体育精神。

 

 

“规则和人情味,你选哪个?”

 

 

“规则。”梁峰毫不犹豫地说。

 

 

有人觉得这未免无情,但他会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设定规则。

 

 

一次因为天气原因,有用户建议线上马拉松改期。梁峰给对方发了一张自己儿子在暴雨中打橄榄球的照片,在他看来这就是一种契约精神,也是体育精神。久而久之,悦跑圈上留下来的都是高度认同的人。

 

 

曾经一位跑者给悦跑圈写了非常长的帖子,表示自己因为腿受伤了无法参赛,但特别想要那场赛事的奖牌,这当然不公平。悦跑圈就让用户一起来讨论,有90个人说不能给。

 

 

梁峰选择了折中的方式,让一位员工去跑,然后把这块奖牌送给了那位跑友。仍有不少人给梁峰发私信,说你那样做其实是不对的,每个人都要正确面对输赢。他反思了自己,也因为用户对体育精神的理解而感到欣喜。

 

 

  

3

拧劲儿

 

 

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梁峰有山城的一股子“拧劲儿”,重庆话叫“犟骨头”——你觉得我不行,我就要坚持到底。认定的事,怎么也要做下去。

 

 

他不怕吃苦,笑言投资人投他的一方面是看中他能吃苦。一周能飞7000多公里,连续几周这样飞,洽谈合作、参加活动等。干净利落整洁的是他,胡子拉碴、脸被大风吹得起皮也是他。

 

 

有时候北京分公司的员工很无奈,觉得和老板就像网友,总是忙,关注太多细节,也心疼梁老板,跟邦哥说之后给你看看悦跑圈设计的奖牌,“是他很自豪的东西”。梁峰也坦言,真是累,但体育给他带来快乐。

 

 

 

 

 

 

 

 

小时候的梁峰内向,很胖,身体不好,受《灌篮高手》的影响去打篮球,不会的动作就自己看视频学习,一年半就成了校队的队长。运动让他变外向了,也带给他安全感。他觉得体育是最高级的人格,从打球就可以看对方是个怎样的人,现在的很多好朋友也是以前打球认识的。

 

 

因为有这份热爱,他坚信着“体育精神”,创业始终遵循着“体育的逻辑”,真正的体育带给用户的就是快乐。

 

 

1995年,父亲奖励他考上高中,买了台电脑,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很奢侈,但也让他有机会比同龄人体验到更多。

 

 

也因此他讨厌一成不变,重复的次数多了就会想要逃离,总喜欢往新事物更近一点。喜欢折腾,并且乐在其中。包括33岁从研究所 的正处职位离开创业,还有悦跑圈创意上的不跟随。

 

 

他说,创业极大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和好奇心。

 

 

梁峰还记得,16岁那年他花了100块钱买了第一件李宁的暴风雪风衣,走到哪都带着,后来竟然可以和这些品牌成为朋友,一起讨论来共同推动一些事情,感觉很奇妙。

 

 

4

自省和改变

 

 

梁峰相信,大浪淘沙后,悦跑圈留下的是真正有体育精神和热爱的人。

 

 

外界对他的评价很多。有人觉得他目标清晰,总是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有人觉得他实在固执。但其实他对自己的反省并不少。

 

 

对员工发飙了,他会反省自己;公司出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他会反省自己。有一次,他使用另一款App发生了数据丢失,打电话过去投诉,跟对方吵到一半,想到悦跑圈也有客服,想起他们的不容易,就跟对方道歉了。

 

 

“体育的精神就是你错,你认。”

 

 

以前的他会因为员工没有及时解决用户问题而发飙,现在更多了份耐心,和员工一起去改变。前段时间他让员工把用户投诉贴办公室门上,后来又改为电视屏滚动播放。他觉得用户投诉是行为,不管理由是否成立,都要借此去思考背后是否有什么原因,可以怎么优化。

 

 

他最近焦虑的是中层干部的成长速度,希望悦跑圈能更快建成由中层干部领队的铁军;他也恐慌自己会有惯性思维,所以不断学习,去很多学校读书,向不同领域的人取经。

 

 

“为了这个创业,放弃了好多爱好,但最大的爱好体育还坚持着。”

 

 

远看,他是拿到C轮融资、有足够扎实护城河的悦跑圈创始人。近看,他只是一位想做成一家理想公司的创业者。而现在,他还在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位更好的战友。

 

 

 

作者:钟小玉007,努力做时代的记录者,希望同时具备智慧和善。 关注前沿科技、消费升级,微信号:zhongsy_520,申请好友请注明公司职位及来意。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马化腾最新演讲:没人能看懂腾讯为何砸钱投进零售业!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今日在2018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发表了题为“数字中国的机遇与探索”的演讲。

 

犀利观点如下:

 

腾讯大股东前几天才卖一点点,还立刻承诺三年不会再卖,这样的股东很难找。

 

小程序,让作为程序员出身我感到很激动、很自豪。

 

很多人看不懂腾讯为何砸钱投零售?目前,外界没人分析得到位。

 

我们并没有自己去做零售,我们不做零售、我们甚至不做商业

 

京东跑步鸡卖贵一点很合理。

 

演讲内容由创业邦综合整理:

 

 

我在很多场合也说,这一两年全球十大市值的企业从原来传统资源型比如能源、金融、运营商等纷纷变成了科技企业。十家里面就有七八家科技型企业。所有行业不管原来是什么,也需要用科技升级、用信息技术提升、转型升级等等。

 

最近央视新领导也强调央视需要科技和创新转型升级。央视都这么努力,我们做科技企业的还能不努力吗?

 

回忆十年前腾讯上市,马化腾说,那个时候所有互联网企业全部去纳斯达克,偶尔有去纽交所。大家都觉得那边非常活跃,投资者很多,因为我们也是VIE架构,在国内也没有办法,唯一选择就是香港和纳斯达克。最终我们选择了香港。

 

我们坚信,我们虽然当时上市市值很小,估值6亿美金,融2亿美金,上市之后8亿美金,这是很小的。我们觉得这也无所谓,反正先上了再说,看长远发展。最终香港也没有让我们失望。

 

我们的南非大股东17年如一日,到前几天才卖一点点,还立刻承诺三年不会再卖。这样的股东很难找。

 

 

 

 

我在想为什么最近这几年各行各业谈数字化转型。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是从2010年前后开始,传统的PC互联网迅速转向移动互联网,这也得益于智能终端。就像iphone从07、08年开始普及,到2011年开始大爆发,所有安卓智能手机迅速普及,大量生产。加上,运营商3G、4G的普及,有终端、有高速网络,就让整个社会经济线上线下迅速融合起来了。

 

你拿一个手机就可以把线下跟线上服务随时随地连起来。所以我们在很早的时候,2012年我们就开始说二维码是一个看似很简单技术,但是是未来连接线上线下一个最重要的桥梁。

 

所以我们在微信里设计加好友的时候,有意设计成扫二维码,让大家知道扫二维码就要掏出微信。不用蓝牙感应、NFC,就是扫码,这是最简单的,反而最容易被消费者认可。所以线下移动支付也成为新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了。

 

还有,共享经济当中的共享单车,如果没有移动扫码的话,我们现在就不可能有无装置的共享单车业态诞生,包括共享充电宝等等也都是有移动支付才有可能产生。

 

现在,各行各业都想如何利用好信息化。移动互联网能够把生产过程、制造过程升级转型,包括生产者,消费者。以前要很多层流通领域,你不知道你的消费者是谁,中间卖给渠道,就失去联系了。今天有这个利器后,就可以让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你是制造者,你也可以拥有终端的用户粉丝。这样的思路完全改变了很多组织架构和生产关系。

 

所以说,中国的数字化进程因为有了这些变化,可以说比发达国家进步的快。看到中国政府推动也很快,2015年推出“ 互联网+ ”,到2017年的“ 数字经济 ”,今年又提出“ 数字中国 ”,我下面简单快速地讲讲我们怎么理解数字中国的发展,我想从“一纵”、“一横”、“一新”这三个角度来解释我的理解。

 

 

从数字中国的“一纵”,先从“ 互联网+ ”到“ 数字经济 ”,2015年开始我们一直在讲“ 互联网+ ”或者“ +互联网 ”,它意思就是说让每个行业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去改造各行各业,看有什么可以结合创新的亮点。

 

过去大家认为新经济跟传统行业冲突的,是一个互斥的关系。后来大家逐步逐步认识到它们之间是互补的,可以深度融合的。

 

很多人说看不懂我们最近几个月花这么多钱买线下的零售企业股份,展开合作。包括最近我们发财报,很多分析师也问这个问题。但外界对这个事分析我觉得还是不太到位的。

 

我们确实看到很多需求在变化,比如说现在很多零售店,包括超市等等,他们开使用新技术,用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比如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直接扫码就可以扫出线上店面,就可以直接完成订单,非常方便。甚至有很多中间的服务商利用这种小程序来给线下的商铺提供服务。

 

我们主要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方案更加开放兼容呢?其实对腾讯来说,我们看重的点是什么呢?我们希望微信用户能够和线下越来越多的服务连接,只要能连起来,用得好,这就是我最大的目的。这里面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对支付有好处。 支付后面还带着金融服务。

 

第二,对云的发展。 云计算的未来是支撑实体行业大数据在云端用AI来处理大数据,我认为是所有企业必须做的。如果说我们连得好,我们云就更加有优势。

 

第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效果广告。 这么多线下、品牌商,他们过去利用传统地推也好、发传单也好、传统投放广告也好,效率并不高,大部分钱都浪费掉了。未来如果用数字化方式,在我们社交体系里面,采用效果广告的方案会更好。这决定了我们互联网未来是否能够成为以广告收入为主这样的平台,这是非常重要的。

 

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心态是开放的,我们并没有自己去做零售,我们不做零售、我们甚至不做商业,我们只做连接器、做底层的东西,用云、AI等这些基础设施来帮助你。

 

甚至,我们可以把系统集成也让给所有合作伙伴,系统集成商照样可以跟我们合作,你们多年耕耘的精力、很多系统都不会白费,只要再加上我们零配件就可以做的很漂亮方案。所以现在有一大群开发者生态慢慢成长起来,包括小程序。我在公司里也说,小程序是我们一个门槛非常高的创新。

 

我过去是程序员出身,写了很多年程序,学的编程语言都是美国的。小程序成为现在中国编程者一个非常热门的编程环境和正在热情学习的语言环境。你去书店或者网上书店一搜小程序,大量的开发、应用的书籍就已经出来了。可能外界不觉得怎么样,我作为程序员出身会感到很激动、很自豪。

 

 

 

其实纵向深化融合还有很多例子,智慧零售只是其中一个。还有工业化,多企业把制造和互联网进行整合,原来他是生产者,他很担心被超越,担心同类企业做的更好。

 

包括汽车行业,现在汽车行业希望是把从汽车制造商变成以后出行服务商,他不甘于以后只是生产车。未来,汽车的需求量不大或者共享经济非常发达,以前汽车大家使用时间可能只有不到10%时间,因为你自己用。如果共享化使用时长10倍、20倍增长,新车购买需求就没有那么大了。干脆做出来直接提供服务。这样就需要有互联网连接,需要知道怎么运营出行服务。企业就要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来转型升级。

 

农业也有很多需求,消费升级,中产越来越多,大家都希望农产品更加可靠,除了可追溯源,对质量要求也提升了。比如现在鸡都是速成的,45天养成,从出生到宰杀45天。这个肉质能好到哪去?你说我多花一倍钱,买一个90天养的鸡能不能做到,这个需求很好。

 

按照过去,养殖场没法弄。但是如果有需求,有信息手段,有订单,我就要90天鸡,就要散养,要运动步数要多少步的。京东卖跑步鸡,还有透明指标。它真的跑了多少步,卖贵一点很合理。

 

消费升级之后,很多人有个性化差异化,农业、工业跟消费者连接起来,这些差异化需求的满足就会变得可行了。因为过去没有这个手段。养鸡的人可能会感到,我多养两天鸡,我就亏了,因为别人不这么干。这是因为大家都没有透明的指标,看不清质量,或者有这个需求的消费者养鸡人不知道,也拿不到订单,以后这些都会得到改变

 

 

下面讲讲“一横”,就是数字化从经济扩展到民生、政务等领域,横向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为整个数字中国。比如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虽然它们是产业,但也会涉及很多民生问题,也是政府最关心的问题。这里面有大量互联网+和数字化的机会。

 

今年广东省给我们一个任务,让我们做“数字广东”,可以说是我们广东省一号工程,给我压力很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成功了,可以去各个省推广。两会期间,我正好坐在马省长后面,前面一排都是各个省的省长,我积极去谈方案,马省长也帮助推广。很多省都表达了意向,他们也希望我们过去发展。

 

还有个例子是,我们帮助云南省做了“一部手机游云南”。一部手机可以把整个旅游所有的信息、数据汇集起来,包括大家在旅游中抱怨的不透明、宰客等问题。比如有些酒店、餐饮,觉得你去玩一次,反正你再也不来,就宰你。现在针对这些乱象,我们完全可以用信息化的手段管起来,让游客在手机上评分,也可以“一键投诉”,政府配套建立一整套投诉处理机制,可以迅速跟踪进度、跟踪到位。

 

信息透明后,整个体系都非常到位的话,大家的旅游体验会非常好。我们在3月1日在在北京开了发布会后,很多省市,特别是旅游大省,关注旅游的直辖市也很感兴趣。因为旅游产业也属于消费升级后,正在爆发巨大需求的产业。这里面痛点非常多,大家出游可以感触到很多痛点。这些都可以用信息化解决,而且可以做很多事情。

 

 

最后我想谈谈“一新”。这次两会,有一段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靠的是创新,创新靠的是人才。

 

这个逻辑很对,非常有道理。联想到我们深圳,包括粤港澳大湾区,我在过去两年也提了这样的建议,今年也有,我希望提一些具体的,包括能不能做一个粤港澳身份证,比如叫“E证通”。因为现在香港、港澳他们觉得在内地,比如用不了移动支付,主要问题是什么呢?主要问题是我们很多内地的互联网服务,包括金融服务对港澳的身份证认证不了,不像我们内地的身份证有公安部系统可以连,提供服务的时候可以识别你是谁,知道对不对。

 

但是港澳地区现在系统没有连通,所以用不了我们内地的这些服务。但是,我们要讲大湾区,总不能湾区内互相身份都不认吧,包括出入境能不能再简化流程,能不能用电子证件就可以通行等等。咱们先不谈大的,最基本的人才流动能不能解决。这些都是跟人才、创新有关系的。

 

另外,我们还希望培养年轻人,粤港澳大湾区他们孩子交流,因为最大的隔阂还是文化的隔阂。大家很多年没有太多往来,要让孩子们、青少年互相熟悉和认可,未来才能真正融合,我们需要做一些事情。所以,我们去年搞了一个夏令营,请了港澳和广东三地的学生参加夏令营,参观深圳很多企业的科技成果,包括大疆、万科等等。

 

今年我们还会继续办,香港大的企业,哪怕是房地产也有很多创新,也有科技成分,他们也愿意出钱、出力、出资源让孩子去他们企业看一看等等。以后,也希望深圳更多的企业一起来参与。

 

总之,数字化转型对未来是一个重大机遇和挑战,按我的理解,“ 互联网+ ”是手段,数字经济是结果,数字中国或者网络强国是目的。

 

最后想说四个观点:

 

第一,中国实体经济要走向数字化舞台,成为真正的主角,借助互联网这种工具箱和新型基础设施实现转型升级。

 

第二,公共服务,就是民生、政务等领域也要通过数字化升级,解决社会痛点,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

 

第三,希望大湾区能够抓住数字中国机遇,跨界创新,打造世界级湾区。

 

最后,希望数字中国建设能够加速全球数字化进程,为世界提供“中国样本”和“中国方案”。谢谢大家!

 

编辑 | 鱼人、yinming

 

策源创投文心:泡沫之下的区块链投资,更看重共识驱动的技术组合

记者:宁泽西

编辑:yinming

寻找独角兽背后英雄,揭秘实力投资真相,欢迎关注创业邦「投资名人堂」。这些独角兽捕手,投出摩拜、ofo、滴滴、小米、知乎、陌陌、快手等,本文系第17篇报道。

“区块链作为一种开放的数据记录格式并不难理解,而我们更看重的是区块链做为一整套技术组合所焕发出来的惊人能量,正在努力寻找那些通过这套技术组合机制进行价值传递的机会和项目。” 策源创投合伙人文心告诉创业邦。

 

2015年,文心从兰亭集势出来后加入策源创投,化身早期项目投资人,捕获 Snaptube、知群、MetaApp等明星项目之余,将精力逐渐加注到区块链项目的投资上,成为Arcblock最早的投资人,投进DATA、云保链等国内明星项目,但他坦言海外才是策源的布局重点,Dfinity,Basecoin,Cybermiles,Evermarket,IoTex、CortexLabs 被尽数收入囊中。

 

对于区块链,文心下了一番功夫研究思考,在他看来,海外相对完善的监管环境和较强技术背景的创业者让项目更扎实,跟硅谷创业者的一次次深聊成为他逐步完善自己投资逻辑的学习通道之一。他总结了共识机制驱动下的区块链的技术组合五大特点,没有这些就不符合策源的投资逻辑。他明确表示区块链正在“安装期”,谈应用尚早,这个时期更看好做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而区块链焕发出来的能量,三分在技术,七分在机制,所谓机制,即基于区块链的整套系统的自洽体系和分布式数据,目前大多数区块链项目的创业者、投资人并不太重视这些问题。

 

以下内容整理自现场访谈,有删减:

 

区块链的投与不投

 

创业邦:你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区块链的?

文:2013年底,我还在兰亭集势,当时想在电商平台上接受数字货币的支付,以为电商平台可以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应用场景,但其实并不是。因为它交易起来比较复杂,一是因为价格波动,二是因为交易不实时。电商平台上区块链还是挺难用的。

 

创业邦: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可以是哪些?

文:现在还不到真正大规模应用的时候,因为区块链本身更偏向协议层,如果跟互联网类比,它还在做基建阶段。

 

创业邦:现在的底层技术还没有完成。

文:对,现在路还没建好呢。

 

创业邦:2013年,策源投了OKCoin,当时看区块链项目是基于什么投资逻辑?

文:这是一个尝试,策源一直做早期投资,对风口比较敏感,当时隐约判断区块链会是下一个“Big thing”。

 

创业邦:你们在区块链方向投的多吗?

文:我们投的很谨慎。但有些项目早先被我们股权投资投了,现在转型做区块链,还是会挂我们的名,我们也没办法。

 

创业邦:这也是整个圈子浮躁的一个表现。公众对区块链所知甚少,有时候就会把资本的投资作为对这个项目的一个背书,甚至是深度绑定,作为投资人您会如何应对?

文:我会把它作为一个非常独立的投资判断。建立完整的价值评估体系,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方案,团队的技术能力和背景、共识协议的机制设计,开发者生态运营能力等等多个方面去考察,一些单纯挂靠区块链概念的互联网公司,并没有基于区块链的技术组合去做创新,我们不会参与。

 

创业邦:现阶段,重点关注哪些细分方向的项目?

文:策源投资的Arcblock、Basecoin,Dfinity都是做基础设施相关,真正的大规模应用还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创业邦:为什么投了Arcblock?

文:我跟冒志鸿十多年前在硅谷认识的,他从微软出来以后做了好几个项目,算得上骨灰级创业者,他的合伙人是Colorcoin联合创始人,技术能力非常强,而且他们做的事情面向的用户群是开发人,从应用架构看,类似于提供区块链的中间件(比如IBM的CICS、数据库的ODBC)。通过ArcBlock引入的开放链访问协议(Open Chain Access Protocol)、Blocklet等架构,应用开发者可以方便的开发和部署程序,并且可以方便跨链访问。在解决问题的方向上他们想的很清楚,我们就一拍即合了。

 

创业邦:如何甄别区块链项目的真实价值?

文:我更看重创业者对整个区块链技术组合框架的理解,这是特别特别重要的一点。另外就是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是必须用区块链,举个例子,淘宝双十一的这套支付系统,肯定不能用区块链解决,我已经秒抢了,系统还在同步六个节点的计算,这就没意义了。

我们希望能一边接触优质项目,一边去理解和学习区块链技术未来的发展路径,更关注技术设施的建设。但是这些底层的东西不是在视觉层面上你能够去体验的,他做得出来做不出来你能够看得到,底层的东西我们要去看它解决问题的方法,协议上的构架,共识机制,这几个重要的要素是不是体现在它的项目里面了,因为很多的项目还在“蹭热点”。

 

创业邦:在技术层面衡量一个区块链项目,有没有一个标准?

文:看五点:

1、共识机制的设计,在一个分布式的对等网络结构中,没有哪个节点是老大,那网络里采取什么方法让大家获得共识的设计就非常关键了。

2、密码算法的应用,密码算法的引用非常多样和灵活,它是安全性和数据不可篡改的基础;

3、网络路由和节点协议的自主分布,真正的网络节点是在一个共识机制由几个路由同时确认,并且不能篡改。如果就一台服务器,是不需要通过区块链解决问题的。举个例子,谷歌的系统是趋近分布式的,计算能力也强,但它不需要通过区块链解决搜索的问题;

4、可编程脚本系统,大量的开发者只有通过脚本系统来进行智能合约的开发以在区块链中实现各种业务功能,一套完善的脚本系统是吸引大量开发者的基础;

5、分布式数据存储,区块链的开放账本实际就一个开放的区块数据通过密码算法链接起来。数据的记录和存储都是分布式方式,不是所有业务数据都适合用这种方式记录,那么你往里面记录什么,意义在哪儿就很关键了。

这些是区块链技术最重要的组合,没有把这些问题阐述清楚的项目就不符合我们的投资逻辑。

 

创业邦:您依然用股权投资的方法去做区块链投资,不会担心跟不上项目节奏,而错过一些好项目吗?

文:肯定会有错过的项目。但区块链项目的好处是你要真觉得它好,你甚至可以去交易所买它的币。传统的股权投资是排他性的,而且在项目IPO之前是不具有流动性的,但是ICO提高了交易速度和流动性。

 

创业邦:看区块链项目会更关注技术一些吗?

文心:区块链作为一种开放的数据记录格式并不难理解。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有效的利用区块链技术组合来开发协议和规则。这是非常难的,难在通过整套区块链的运作机制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这就不光是技术的问题了,还包括记录什么样的数据是真正有意义的等等一整套的东西

 

创业邦:很多传统的投资机构,如IDG、红杉都在布局区块链的投资,甚至专门建了区块链的项目基金,你们2018年计划如何布局区块链?

文:我们会有一个试验性的数字资产基金,但不会是大规模的募资,在优质项目上你们会看到我们的存在。

 

行业的泡沫与进化

 

创业邦:越来越多的风口、热点速生速死,区块链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文:会的,每一个技术的发展都会经历几个阶段,佩蕾丝写的《技术革命和金融资本》里面就讲到,技术会经历Installation(安装期)和Deployment(布署期)的阶段,现在区块链就还在安装期。

 

创业邦:你怎么看现在区块链的虚火?

文:一个市场的繁荣需要三种角色参与,Speculator(投机者),真正的Innovator(创新者),真正的User或者叫Believer。其中投机者是Market Maker,有人炒,钱才能进来,市场才能热起来,大家才会产生足够多的兴趣。这个过程中会出现真正的创新者,是真正在努力去创造新的应用。

 

创业邦:有报告说去年有900多个区块链项目,真正活下来的不到一半,就在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里。您感受到的现在整个行业水平是怎么样的?

文:中国也有部分很优质的团队,是真正地想通过区块链解决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的问题的,比如DATA,IOST,CortexLabs等团队。另外一方面,虽然现在ICO热度很高,但从项目上看,并不都是必须用区块链来解决的问题。

 

创业邦:这与监管也有一部分关系,美国在这方面做的相对完善一些。

文:美国把区块链通证分Utitily Token(应用通证)和 Security Token(债券通证),后者要受到监管,在SEC做一系列备案。现在国内很多人打着Utitily Token的旗号,发着Security Token,还是很乱的。我们现在大部分的项目都投在海外,也是考虑这个原因。

 

致创业者的三点建议

创业邦:您对区块链创业者有什么建议?

文:第一要多读优质的白皮书, Coinmarketcap上面前30的项目认认真真的读一遍,这是第一个功课。包括比特币的白皮书,还有中本聪当年在Bitcoin社区里写的很多东西和讨论。

第二,对区块链的应用开发还为时尚早,现在大规模应用场景落地挺难的。因为整个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机会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第三,创业者避免投机心态,别以发币圈钱为人生目标。

————————————————————————————

作者:宁泽西,专注投资人报道,挖掘资本的深思与洞见。邮箱:[email protected]

yin设计首饰|yin设计金饰

https://m.dagaqi.com/zhuanti/t255708.html


推荐访问:

上一篇:探路者官方旗舰店_探路者代言人

下一篇:【小区快点官网】小区快点

《yin设计首饰|yin设计金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