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资理财 > 储蓄理财 >

储蓄投资恒等式 关于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I=S+(T-G)+(M-X)说法

| 点击:

储蓄投资恒等式篇一

关于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I=S+(T-G)+(M-X)说法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储蓄投资恒等式篇二

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为()。 A.I=S B.I=S+(T-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储蓄投资恒等式}.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储蓄投资恒等式篇三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及其核算习题参考答案

复习与思考

1.答:支出法核算的GDP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收入法核算的GDP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折旧、间接税及企业的转移支付几个部分。

2.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的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NI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确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答:首先,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合理计量经济社会生产的全部产品。

其次,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反映社会所享受到的全部福利。{储蓄投资恒等式}.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只计算了社会生产所获得的收益却没反映为此而付出的成本。 第四,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反映产品质量与结构的差异。{储蓄投资恒等式}.

4. 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存在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课后练习

1. 选择题

(1)C; (2)C; (3)A; (4)D; (5)A; (6)B。

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单说明理由

(1)正确,因为政府的公债利息不是资本的要素收入。

(2)错误,实际GDP剔除了物价水平的影响,只反映产量的变动。

(3)错误,农民生产的蔬菜由于没有经过市场交易,所以不应计入GDP。

(4)错误,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区别是以产品的用途为标准的。

(5)错误,GNP与GDP两者是有差别的,GNP一个国民的概念,而GDP是一个地域的概念。

(6)错误,住宅支出是投资支出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3. 下列哪些是最终产品,哪些是中间产品?

(1)最终产品;

(2)中间产品;

(3)最终产品;

(4)最终产品;

(5)中间产品。

4. 下列哪些项目应计入本期GDP,为什么?

(1)不应计入GDP,因为购买股票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而并没有形成资本,不属于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所以不应计入GDP;

(2)不应计入GDP,政府支付的失业救济并没有产品与劳务的交换,只是单方面的支付,所以不应计入GDP;

(3)不应计入本期GDP,因为GDP是一个时期指标,本期生产的最终产品才应计入本期GDP,由于旧卡车是以往期间生产出来的,不是本期生产的,所以不应计入本期GDP;

(4)应计入GDP,因为企业购买的机器设备是投资的构成部分;

(5)应计入GDP,出口是GDP的重要构成部分;

(6)应计入GDP,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医疗服务是一种典型的劳务;

(7)不应计入GDP,因为进口的最终产品不是本地区生产的;

(8)不计入GDP,政府的公债利息不是资本的要素收入;

(9)应计入GDP,因为间接税是最终产品市场价格的构成部分,而GDP是市场价格与产量的乘积,因而应计入GDP。

5.解:(1)NDP=GDP-折旧=GDP-(总投资-净投资)=5400

(2)净出口=GD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100

(3)因为:政府预算盈余=政府税收―政府购买―转移支付 所以:政府税收-转移支付=政府预算盈余+政府购买=1130

(4)个人可支配收入=NDP-税收+转移支付=NDP-(税收-转移支付)=5400-1130=4270

或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消费

当(5)计算出用投资储蓄恒等式计算出个人储蓄后,加上消费就可计算出个人可支配收入=270+4000=427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270

或投资I=个人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

个人储蓄=投资-折旧-政府预算盈余+净出口=800-600-30+100=270

6. 解:GDP=C+I+G+NX

{储蓄投资恒等式}.

其中:I=净投资+折旧=150+100=250亿元

所以,GDP=1000+250+400+30=1680亿元

NDP=GDP-折旧=1680-100=1580亿元

NI=NDP-间接税=1580-150=1430亿元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金-公司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1430-200-300-100+200=1030亿元

PDI=PI-个人所得税=1030-160=870亿元 7. 解:(1)C=DPI-S=6530-1530=5000亿元

I=折旧+净投资=500+1600=2100亿元

(2)G=T-TR-BS=680+300-220-50=710亿元

(3)NX=X-M=60-30=30亿元

(4)GDP= C+I+G+NX=5000+2100+710+30=7840亿元

(5)NDP=GDP-折旧= 7840-500=7340亿元

(6)NI=NDP-间接税=7340-680=6660亿元

8. 解:(1)资本要素收入所得为净利息=社会总利息-政府公债利息=890-80=810亿元

(2)折旧=总投资-净投资=450-240=210亿元

{储蓄投资恒等式}.

(3)GDP=工资+净利息+租金+利润+折旧+间接税+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000+90)+810+690+1100+200+210+120=4220亿元

9. 解:(1)2000年的名义GDP=60×100+1000×2+50×60=11000美元

2001年的名义GDP=80×105+1200×2.5+60×65=15300美元

2002年的名义GDP=90×108+1300×2.8+65×68=17780美元

(2)2000年的实际GDP=60×100+1000×2+50×60=11000美元

{储蓄投资恒等式}.

2001年的实际GDP=80×100+1200×2+60×60=14000美元

2002年的实际GDP=90×100+1300×2+65×60=15500美元

(3)2000年的实际GDP=60×108+1000×2.8+50×68=12680美元

2001年的实际GDP=80×108+1200×2.8+60×68=16080美元

2002年的实际GDP=90×108+1300×2.8+65×68=17780美元{储蓄投资恒等式}.

(4)2000年为基期,2001年的GDP折算指数=2001年的名义GDP/2001年的实际GDP=15300/14000×100%=109.3%

2002年的GDP折算指数=2002年的名义GDP/2002年的实际GDP=17780/15500×100%=114.7%

(5)2002年为基期,2000年的GDP折算指数=2000年的名义GDP/2000年的实际GDP=11000/12680×100%=86.75%。

2001年的GDP折算指数=2001年的名义GDP/2001年的实际GDP=15300/16080×100%=95.15%。

(6)“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价格。”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因为GDP不仅取决于价格变化,而且还受到产量变动的影响。

储蓄投资恒等式篇四

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

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四部门:消费者(居民)、企业、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 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即GDP=C+I+G+(X-M){储蓄投资恒等式}.

假定总收入不变,Y=C+S+T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为:

C+I+G+(X-M)= C+S+T

两边同时消去C,就得到: I+G+(X-M)= S+T

可以简化为:I= S+

(T-G)+(M-X) 其中,(M-X)可以代表外国在本国的储蓄。

I= S+(T-G)+(M-X)的等式就代表了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

【例题1·多选题】三部门条件下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涉及的部

门是( )。

A.企业 B.国外部门 C.消费者(居民)

D.地方部门 E.政府部门

[答疑编号911060107: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CE

【例题2·多选题】

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是( )。

A.I=S+(T-G)+(M-X)

B.I=S+(T-G)

C.C+I+G+(X-M)=C+S+T

D.I=S

E.C+I+G=C+S+T

[答疑编号

储蓄投资恒等式篇五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储蓄投资恒等式篇六

宏观经济学 曼昆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储蓄投资恒等式 关于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I=S+(T-G)+(M-X)说法

https://m.dagaqi.com/chuxulicai/10648.html


推荐访问:四部门储蓄投资恒等式 理解投资储蓄恒等式

上一篇:储蓄银行网上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手册

下一篇:储蓄投资 曼昆宏观第26章_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储蓄投资恒等式 关于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I=S+(T-G)+(M-X)说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